獨家專訪 | 阮儀三:尊重歷史,守好“山水洲城”傳統風貌
發(fā)布時間:
2024-07-26 18:03
來源:
日前,我局有幸訪問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(guī)劃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,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阮儀三老師。阮老師以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,就長沙山水洲城空間格局保護、歷史文化街區(qū)規(guī)劃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指導,提出了寶貴建議。
人物介紹
阮儀三,1934年生,蘇州人,1961年畢業(yè)于同濟大學建筑系。被譽為“都市文脈的守護者”“歷史文化名城的‘衛(wèi)士’”“古城的守望者”。獲得法國文化部“法蘭西共和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”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遺產保護委員會亞太地區(qū)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、國際城市與區(qū)域規(guī)劃委員會杰出貢獻獎等。發(fā)表《護城紀實》《中國江南水鄉(xiāng)古鎮(zhèn)》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(guī)劃》《姑蘇新續(xù)》《古城筆記》《江南古典私家園林》《遺珠拾粹》等多項著作。
嘉賓訪談
近年來,長沙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有幸得到了您的大力指導,請問您對長沙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印象最深刻之處?
阮老師:長沙獨特的“山水洲城”格局讓人印象深刻,自然地理與歷史文化的完美結合,在眾多城市中顯得尤為獨特且珍貴。其中的一些歷史建筑如長沙府學宮,也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,應該得到妥善保護和利用。還有傳統小吃臭豆腐、糖油粑粑等,也是長沙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非常有特色。
談到歷史文化遺產,我們首先應當尊重它,欣賞它,由衷地從內心歡喜這些歷史杰作,然后讓歷史風貌在發(fā)展保護的過程當中得到提升、得到永生。
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的記憶和靈魂,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長沙歷史文化遺產的厚重性。應采取適當的方法,加強對歷史環(huán)境的保護,讓記憶空間更好地傳承,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和活力,否則歷史將隨著時間流逝,大浪淘沙。
保護山水洲城的特色空間格局對長沙名城有什么意義?
阮老師:長沙“山水洲城”空間格局,就如同美國紐約中央公園、北京故宮、上海外灘以及杭州西湖一樣,是各自城市不可或缺的標志性景觀。而長沙“山水洲城”這一特色,塑造了城市的獨特風貌,對于傳承和弘揚城市文化具有重要價值。
在長沙老城市中心地帶,具有豐厚的文化沉淀和濃郁的煙火氣息,尤其是從天心閣至岳麓山這一區(qū)域,是城市重要的名片,其歷史風貌必須得到妥善保護和傳承發(fā)揚。不能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而破壞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,那將是對城市的巨大損失。
我們應在尊重和保護歷史風貌的基礎上,通過科學合理的規(guī)劃和建設,進一步強化這一特色空間格局的影響力,而不是削弱或淡化它。
您認為保護山水洲城需注意哪些方面?
阮老師:長沙作為一座歷史名城,目前的保護工作還可以進一步加強。“不是保護多了,而是保護的太少了。”如曾參與規(guī)劃過的太平老街,也未能完全逃脫現代建設的侵蝕。所以,在保護過程中,應采取“減法”而非“加法”的策略,仔細甄別哪些元素應該被保留,哪些應該被剔除,以還原歷史風貌的純粹性。
保護工作需要有勇氣和決心,對于那些與歷史風貌不符的元素,要敢于“大刀闊斧”地進行清理。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問題,尊重歷史、愛護歷史環(huán)境,強化而非削弱歷史特色。
對于長沙歷史文化街區(qū)的規(guī)劃有什么建議?
阮老師:長沙作為國家首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現有的歷史文化街區(qū)數量太少,建議新編保護規(guī)劃時強化整理、保護,對更新和改造提出更高要求,使現有歷史文化街區(qū)和更多街區(qū)的歷史風貌得以完整呈現,歷史狀況進一步的完善。
在修繕歷史建筑和街區(qū)時,應堅持“修舊如故,以存其真”的原則,把真東西留存下來,而不是建造“假古董”。藝術加工要把握度,以尊重歷史、傳承文化為前提,盡量保持原有的歷史風貌和建筑特色。要發(fā)揚現代智慧,通過科學的技術和方法,更好地傳承和發(fā)揚傳統風貌,使歷史建筑和街區(qū)煥發(fā)新的生機,同時保留其歷史記憶和文化價值。
特別要強調的是,在歷史城區(qū)更新過程中,我一直反對將原住民遷走這種做法。城市不僅僅是建筑的堆砌,更是歷史的載體,而歷史正是由人及其生活環(huán)境共同構成的。原住民作為歷史的活見證,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歷史的一種傳承和延續(xù)。
歷史信息的傳遞和保存,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們在其居住環(huán)境中對歷史的吸收和體驗。將原住民遷走,不僅割斷了人與歷史的聯系,也削弱了歷史城區(qū)的生命力。
對于歷史建筑的保護與修復,應基于對傳統材料、傳統工藝和傳統手法的尊重與運用,而非簡單地采用現代材料和技術進行仿造。
在推動城市更新時,應充分認識到歷史風貌的寶貴價值,將歷史環(huán)境、自然風貌、生活方式和綠化環(huán)境等作為重要因素納入考慮范圍,確保歷史城區(qū)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得到充分保護。
阮老師寄語長沙歷史文化名城保護:
長沙,作為一座承載著豐富歷史文化的名城,其保護與傳承至關重要,要給予足夠重視與尊重。
中國很多歷史城市都具有豐富的文化的遺產。長沙更應該加強對原有歷史風貌地段、傳統街區(qū)和建筑的保護,采取嚴格的保護手法。特別是保護長沙獨有的“山水洲城”空間格局,注重新舊分開,避免將現代建筑插到傳統風貌當中。老要老到底、新就要新到家,如此,城市更有韻味,既充滿歷史的厚重感,又不失現代的活力與氣息。
歷史建筑是不可再生的,一定要非常謹慎的保護。破壞了這樣的歷史環(huán)境,就再難修復過來了。歷史文化的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,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參與。它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,更屬于未來。